行政區域
蘆竹鄉全鄉劃分為上竹、大竹、大華、山腳、山鼻、中福、五福、內厝、外社、瓦窯、羊稠、坑口、坑子、宏竹、長興、南崁、南榮、南興、海湖、富竹、新莊、新興、錦中、錦興、營盤、蘆竹等二十六村,443鄰。
地理位置
蘆竹鄉位居桃園縣的最北端,西與大園鄉為界,東鄰龜山鄉,南連桃園市,北接台北縣林口鄉,為桃園縣沿海四鄉鎮之一。
特色簡介
蘆竹鄉舊名蘆竹厝,墾殖初期為蘆竹茂生之濕地,當地居民以蘆葦築屋居住,當地人稱為蘆竹厝。蘆竹擁有完善道路規劃與優質的建設品質,中小企業相繼在境內成立,樓與與別墅林立,逐漸成為工商重鎮,人口成長速度高居桃園縣之冠,是為未來的閃亮新市鎮。蘆竹鄉因東有中山高速公路南崁交流道,西有中正國際機場,一直是國際航空貨運往來的要衝,地理環境優越,城市的架式已然呈現,未來配合亞太營運中心、桃園航空城計畫,將朝向發展與機場旅客、貨運相關的產業,並透過地利之便,發展與國際物流、倉儲及航空產業相關的產業,蘆竹鄉可望成為高密度開發機場城市的核心,蘆竹鄉將是台灣國際航空城的「國門之鄉」。
鄉鎮首長
李清彰
鄉鎮歷史
蘆竹舊名南崁社,於十六世紀就有南崁之名稱。「南崁」,從明鄭時期以來,所指的地區大約是桃澗北部海岸,南崁港上陸以後,北以淡水為界,東至龜山,西至八德鄉。桃園縣的開發,蘆竹是第一站,因為當地距海最近。清朝統治之初,對於臺灣移民採行限制政策,當時的境內,僅有南崁、許厝兩港,有私渡之閩粵人與土番貿易,並且從事開拓。桃園縣為賽夏族打獵範圍,後來,部分族人從大漢溪順流而下,和泰雅族與由淡水及澳底上岸的南島民族接觸,形成凱達格蘭平埔族,是台灣最後漢化的本地族群之一。 南崁社凱達格蘭平埔族,源於蘆竹,向大園、觀音方向拓展,1815年頭目決生,1892年頭目林玉春。前者係「番名」,後者已是漢名,從該社頭目名字由「番」轉漢的變化就可知道,南崁社至遲是在1815年至1892年間漢化的。清朝時期,隸屬淡水縣八里坋堡坑仔區管轄。清雍正九年,大甲溪以北劃歸淡水同知管轄,置廳於竹塹,桃園縣境屬之。清光緒十三年(公元1887年)台灣建省時,蘆竹鄉分屬於台北縣八里堡及桃澗堡。光緒二十一年,日本據台後,合併大竹圍、蘆竹厝、南崁下、坑子口等十二個地區為蘆竹庄。日據之初,仍沿堡庄舊制,及至廢縣置廳,乃更易堡庄制,為區街庄制,後又置州,蘆竹屬新竹州管轄,州以下設郡分治各街庄。 民國三十五年,台灣光復,蘆竹廢庄而改為鄉,隸屬於新竹縣桃園區。民國三十九年八月,實行地方自治,桃園區自新竹縣中畫出為縣,蘆竹鄉隸屬於桃園縣。
聯絡方式
電話: 03-3520000 地址: 桃園縣蘆竹鄉南崁路150號 網站:http://www.luchu.gov.tw/
資料出處
桃園縣政府入口網站、蘆竹鄉公所網站、蘆竹鄉志、蘆竹鄉戶政事務所、台灣通史(824頁)
轉貼於:http://readtw.ncl.edu.tw/readtw/town_html/10003/lujhu/home.htm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