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3月31日 星期一

光時域反射器與光功率計的運用

光時域反射器與光功率計的運用
第83期 2000.12月號
兩者可說是光纜工程中使用最頻繁的兩種測試工具,測試型態雖然不同,但卻各善所長,其測試結果都必須列入考慮,因此,唯有善用光功率計與OTDR才可以提高工作效率。
如意淼
光時域反射器(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;OTDR)與光功率計(Power Meter)是光纜工程中用得最頻繁的兩種測試工具。OTDR一台價格約三十萬元之譜,而光功率計一部僅數萬元。兩者都可測試光鏈路內的光損失,但所測的結果卻未必相同,然而光纜工程驗收時,兩者測試的結果都必須列入考慮。那麼到底誰對誰錯呢?如果對這兩種測試儀器的運作過程與特性能有所了解,就會發現兩者各擅所長,兩者都沒錯。
OTDR-多才多藝的測試儀器
OTDR能測出光纖長度,光鏈路損失、連接器反射損失、熔接損失、光纖斷線點、彎曲點、每公里光損失,還能將測試圖形儲存、列印、比較等,可說是個多才多藝的測試儀器,而且測試時只要一個人在一端執行測試即可,節省人力,機動性大,技術人員對它的依賴很深;而光功率計體積小、輕巧,只能測試光纖鏈路的光損失,大部份測試時兩端都需要人員,程序稍嫌麻煩,但有時又只需一個人即可操作。所量出來的只是數字,對光纖鏈路內部的情形無從判斷。它最大的好處是體積輕巧,損失測試較為準確,但不是絕對正確,因為測試時光纖連接器的連接,每拆裝一次測試值會改變。所以,測試時量測三次,取其平均值。
當光功率計與穩定光源在測量光纖鏈路的光損失時,光信號是從光纖的一端送進,另一端接收,運作的情形與光纖鏈路實際使用的情況很類似,測試出來的結果自然較為準確。而且,光功率計沒有盲區的問題,既使長度很短也不需用虛擬光纖。只要測試之前,先量測出兩端的連接器損失,測試後再將之扣除,即為光纖鏈路的實際損失。現在的用戶光纜,動輒數百芯,將來會有數千芯。光纜芯數一多,錯接的機會就相對增大。用光功率計測試除了驗證鏈路的損失是否在理想的範圍內,還可以確定心線是否錯接。光功率計的用途不只這些,它可以測光纖元件的插入損失、均勻度、反射衰減量、方向性、極化穩定性等,功能也算相當強。這些功能在採購光纖元件或將來在建設被態光纖網路(Passive Optics Network;PON)時,都會被用上。
輕巧取勝的光功率計
光功率計在作光纖活線維修時,最能發揮輕巧方便的特性。光纖鏈路的終端有時會在電信室,有時會在民宅二樓的外牆,當裝設地點越高時,光功率計的輕巧越能發揮功用,因攜帶容易,爬上爬下不會對技術人員造成困難。活線光纖會產生障礙不外被挖斷、半斷線(施工時連接器未裝妥,日久鬆弛,或其他原因)、或彎曲等。一般活線發生障礙時光纖都還接著光源,這時工作人員可攜帶著光功率到接收端,利用既有光源量測線路未端光功率,從光功率的數值之有無和大小即可以判斷光纖是否有障礙。例如量不到讀數,表示斷線,光功率過小表示鏈路當中可能有劣化點或是彎曲,但無法得知何處發生障礙,光功率正常表示末端的金屬電纜或終端機有問題。
前述的情況OTDR未必管用,一方面OTDR笨重,不易帶上帶下;另一方面,OTDR接上有光源的光纖時,儀器上的接收器會產生飽和的現象,使OTDR無法測出光信號在光纖內跑的情形。當使用與活線上不同波長的光源時,例如線上使用一千三百一十nm,而OTDR使用一千五百五十nm或一千六百二十五nm光波測試時,需另加分波器將OTDR所發出之信號與線上使用之光源分開,在作業上過於麻煩。而且,分波器的裝設目前並不普遍。
測試不同卻有互補功能
OTDR的測試型態與光功率計不同,是造成兩者測試結果不同之最大原因。當光信號從光纖的一端進入後,OTDR是等著光信號從光纖反射回來,依光的來回時間和反射量來作測試。這種情況與實際的光鏈路運作不同,所以它測試鏈路的損失值會不同於光功率計也未必正確。事實上,OTDR測試出來的光纖鏈路損失值很少被正式採用,但可以當作參考。因為用OTDR測試鏈路損失時,第一個和最後一個連接器的損失經常會被忽略,或是未能正確的被計算在內,有時又會因盲區而影響測試結果。
比較困難的是OTDR的圖形不是人人能解讀,需要經過特殊的訓練與經驗。不過,OTDR有光功率計所不及的地方,它最能發揮功效的場合不是在光鏈路終端測試,而是在光纜的施工及查修過程。施工前用OTDR測試可以確定光纖在光纜內是否保持完好,也可以測出光纜的正確長度,一方面可以釐清責任,一方面確保施工品質。光纜佈放過程中的拉力、綁縛、捲繞、切割、接續、收容等動作對光纖來講是一種考驗,佈放後的光纖能否完美無缺,或鏈路資料是否正確,也得靠OTDR來驗証。將來網路的維護,光纖障礙更需用OTDR來查修。
現在的光纖製造技術進步,光纖的幾何精準度相當高,又加上熔接機的對準技術也跟著進步,光纖的熔接損失已達0.01dB以下,其在OTDR圖形上所顯現的情況與以往的高熔接損失情況不同,0.01dB的熔接損失與正常的光纖反射波振幅不相上下,就算放大也難以辨識。為了避免此現象在光纖維護上造成困擾,光纜在接續之前,應先用OTDR量測一遍,由OTDR圖形上的光纖末端反射點先確認光纖長度後,再予以熔接。每接一條光纜之前,必先將此動作做一遍,如此才能確定整個鏈路的接頭距離,以方便維護單位將來在資料上標示接頭。
OTDR不但顯現光纖的障礙點,也可以顯現障礙的種類。茲舉一例說明,下面三圖形未端都有一根反射波,這根反射波的有、無、胖、瘦、高、低,是光纖斷線情況的資訊。圖一的末端為斷線,但光纖的端面不平整,沒有反射波。端面越是平整,反射波越高。中間凸起根狀者為連接器。圖二的未端為斷線,但是切割有瑕疵,光纖端面不夠平整,反射波不高也不銳尖。圖三為半斷線,光信號有一部份反射,一部份經過殘斷的光纖通過半斷線點,但漸漸的衰減掉,所以反射波後面拖一小段尾巴。
在查修方面,OTDR與光功率計可互補不足,有時光纖鏈路測得的整體光功率損失合格,但鏈路中的某一熔接點可能超出規定值,此時就得靠OTDR查測。從光功率計的測試結果即可判斷是否需要用到OTDR,即可當下決定下一個必須採行的步驟。
善用兩者提高工作效率
依現場實務運作來看,光纜工程所建立的光纜資料,除了光纜段長、種類、接頭位置、路由標示為將來維護不可或缺的資料之外,其他的如光纖鏈路損失、OTDR圖形這些資料在工程完工過後,除非行政作業上需要,在技術上即失去保存的意義。因為,光纖在管道內只要管道環境不變動,它的傳輸特性即不會變動,維護人員不需也不必無緣無故去動它。倘若因其他纜線施工增加應力、光纖用戶引接,光纜改接等緣故而動到光纜,維護人員根本不可能將數百芯光纖用OTDR每日從頭到尾掃描一遍,再把這些圖形與完工資料對比(除非用光纜自動監測系統,但在台灣這種系統很少,即使在國外也不多),只有等光纖真的發生障礙時,才由維護人員現場查修。查修人員從現場用光功率及OTDR所量得的資料就可以立即判斷障礙點即可進行維修,用不著在從厚厚的一疊資料中找出光纖圖形對比。所以,善用光功率計與OTDR可以提高工作效率!

轉貼於http://www.cqinc.com.tw/grandsoft/cm/083/atr833.htm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