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TC 健康資訊系統合作計劃緣 起TIMA在國際醫療援助組織(Aide Medicale Internationale,簡稱 AMI)的協助之下於今年2月前往泰國及其緬甸邊境進行參訪,此行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從參訪過程中瞭解當地的需求,試著從當地需求評估台灣可以參與協助的部分。回台灣之後,TIMA嘗試開發台灣資源,協助媒合資源與當地需求。Mae Tao Clinic(簡稱MTC)健康資訊合作計畫即為此行中我們所開發的一個合作計畫。MTC位於泰緬邊境的Mae Sod 鎮,該診所提供免費健康照護服務給緬甸難民、非法移民勞工、泰國境內之貧戶、及泰緬邊境的避難者。最初只有一位醫師看診,現在已逐漸發展為多功能的健康醫療中心,接受許多私人或官方國際援助。 第一次拜訪MTC時,雙方討論到台灣資訊發展情況或許可以協助MTC在電腦部分的應用。回台後不久,TIMA收到MTC的電腦需求說明,開啟了TIMA第一個國際合作計畫。九月時,TIMA邀集台灣資訊志工及泰國當地電腦廠商工作人員前往MTC進行資訊環境評估。台灣人在當地的角色Mae Sod大約有7萬人緬甸勞工,包括合法與沒有文件的,當地工廠的幕後老闆大部分都是台灣人,緬甸工作者的時間比泰國人長,如果泰國人是朝8-晚5,緬甸可能是朝5晚8或更長。當地對台灣人的印象是 『They come, make money and go.』目前已有台灣民間組織資助MTC,亦有台灣醫師以私人名義指定捐贈瘧疾藥物及給兒童服用的藥物。志工運作於各部門之發展不一,因國外的志工負責人的工作投入程度而決定。工作人員擁有高度自主權,屬於自願性工作,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強迫另一個人,有些工作需要長期例如一兩年的堅持,才會出現效果。某資深志工提供過來人的經驗,你要不斷地來,讓他們知道你是認真的,然後事情就動了。若有接受MTC所支持學校之十年教育者,可進入MTC接受醫學訓練,我們稱這些接受非官方醫學教育訓練之醫療人員為Medics。MTC類似人才培育機構,培養當地人到Mae Sod的外國NGO工作,許多人循此模式進入其他團體工作。資訊環境與教育訓練 MTC之軟硬體資源雖仍不足,但已比我們想像中豐富,然而困難的地方在於醫院中不同部門的資訊處理程度及版本不一,以及具備資訊軟硬體處理能力的人員不足。大多數部門直接使用紙張記錄,掛號處才剛剛開始使用電腦幾個月,醫學教材準備已經使用掃描器處理教科書照片,有些部門經過長期努力,已經使用資訊軟體一段時間,而另一個正在發展電腦資料處理的部門所設計的是另一種版本軟體。我們可以預期的是健康資訊系統必須統整,統整過程中將面臨到不同部門之間如何整合,人力資源如何支持這一套系統。因此我們決定除了協助資訊教室的建立,也應該開始進行資訊教育訓練。雖然目前沒有專責院內資訊環境的工作人員,整體的人力資源非常匱乏,可能是TIMA欲與MTC合作時最主要的困難,但當我們看到工作人員認真地自學,試圖模仿製作國外人員帶來的資料處理軟體版本的,我們相信只要有一個堅韌的種子,終能開花結果。在這個合作案中,我們希望改善的不僅是泰緬邊境當地的健康環境,我們的另一個企圖是啟動台灣的助人動能,讓更多個人或組織加入,以社會責任之名刺激企業支持,以愛心無疆界之名帶領個人實際參與;另一無心插柳之效益擴散,應將此合作經驗於2003年底『聯合國資訊社會高峰會』之相關活動中發表,分享資訊應用與國際合作之經驗。招募志工的過程中,我們發現要引發個人的行動並不困難,有一群人擁有著助人行動的心,現在需要的僅是個啟頭,我們期待TIMA在國際合作的行動之中能夠扮演值得信賴的啟頭。
轉貼於:http://www.tima.org.tw/xoops/html/modules/articles/article.php?id=3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