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3月31日 星期一

Jamo訪問記之二

Jamo訪問記之二
◎劉漢盛
為了讓全團人員在吵雜的工廠內都能夠很輕鬆的聽到解說,在出發每一個人都分到一個耳機。原本我們在猜這個耳機可能是讓我們防噪音用的。等到帶領我們參觀工廠的生產部經理Lief Kristenen拿出一支無線麥克風交給我時,我們才知道原來耳機是用來聽解說的。由誰來解說呢﹖由Lief Kristenen,而我則充當即席翻譯,所以麥克風交在我手上。這樣,Lief Kristenen只要對我一人解說,其他的人無論散佈在哪裡都可以清楚的聽到我的翻譯。這真是體貼又實用的作法。
  Jamo的工廠無疑是一座現代化、自動化的工廠。為了將原來的工廠完全自動化,Jamo花了七百萬美金,這可不是小數目,由此可見Jamo的企圖心。從進料開始,所有的材料、成品、倉儲運送都是自動化的。首先,材料要先經過電腦操控的自動機器搬運,依照事先打好的底模底切割成一塊塊所需要的大小與形狀。切割好的板材再進入自動切槽機(即俗稱V Cut),將箱體摺邊所需的V槽刻出來,以便將板材摺成ㄇ字形。每部切割機都附有真空集塵設備,將切割時產生的木屑吸走。我問Lief Kristenen這些木屑沒有沒拿來汽電共生﹖Lief Kristenen回答目前只將收集的木屑充當熱水與暖氣的燃料,並沒有作為發電用。摺成ㄇ字形的板材接著送去開出喇叭單體圓孔,最後再黏好上、下板就完成箱體結構。當然,由於箱體是整塊的,很方便以自動化的機器貼上人造外皮。
  在進入工廠之前,Lief Kristenen就「警告」我們,說今天我們可能要進走上二公里半的路,大家聽了面面相覷。說得也是,工廠長度500公尺,來回就一公里。參觀時難免在裡邊來來回回,算算路程,Lief Kristenen應該不是嚇我們的。話雖如此,由於參觀時並不是急行軍,而是走走停停。所以雖然走了很久,只感覺背上濕透了,腿倒不是很酸。
  由於Jamo採用自動化的生產線來作業,速度很快,數量很大,如果沒有嚴格的品質檢驗,很容易就「敗壞門風」。對於這點,Jamo非常在意,很徹底的執行ISO 9001的規範。Lief Kristenen說只要喇叭面板或箱體上有一點刮痕就會被檢驗人員打下來。所有的喇叭成品都要經過電腦檢測,以Mlssa軟體顯示所有的檢測項目。如果不合格也是馬上刷下來。此外,為了改進作業流程,每天派有專人在各部門記錄作業時間,以便研究出效率更高、品質更好的作業方式。
  由於Jamo喇叭的面板形狀各式各樣,這些面板都必須開模製造。為了節省成本與製程,Jamo乾脆自己設立了一個模具工廠,所有喇叭所需要的模具都自己做。在這個模具工廠內,所有的機器都必須雙手同時操作才能動作。為什麼要用這麼笨的機器呢!Lief Kristenen問我們。難道這是落伍的機器嗎﹖錯了!這是最安全的機器。Lief Kristenen說唯有二隻手都必須操作機器,才不會有手伸進去機器內被夾斷或砍斷的可能。這樣的機器將職業傷害降到最低。
  為了提高搬運、倉儲的效率,降低人工作本,Jamo在運送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。無論是地下裡、地上以及天上都設有運輸線。什麼是地下、地上與天上的運輸呢,我來說明您就明白了。在地上,喇叭經過輸送線一關關傳到不同的部門組裝。組裝好的箱體或喇叭成品就被送入地下的輸送帶裡送到下一部門。等喇叭完全組裝好,裝箱貼上電腦識別條碼之後,就以輸送帶送到天花板上。天花板上有什麼呢﹖有自動輸送的軌道車。為了讓我們看到這條「天上」的軌道,生產部經理Lief Kristenen特別帶我們爬上一條陡峭的窄梯,到達三層樓高的天花板上觀看。這條280公尺的軌道將喇叭成品直接送到完全自動化的倉庫裡。倉庫裡並沒有人,只有自動堆高機在軌道上運行,依照條碼的指示將成品分送到不同的區域放置,準備裝櫃送出。雖然自動倉儲並不是很新鮮的科技,許多工廠早已採用。但是當我們站在高高的空橋上看著自動堆高機在倉庫裡工作時,不禁于要佩服Jamo的投資眼光。難怪他們的近期目標是歐洲第一。
  一家生產工廠,如果在進料、出貨控制上時間沒有算準,就會產生滯料時間過久的問題。滯料時間過久,成本就會大增。對於進料的控制。帶領我們參觀的Lief Kristenen說,我們在工廠裡所看到的大量存料只是一個星期的用量而已。滿坑滿谷的材料才夠一星期使用﹖想想看,他們一年要生產一百萬支喇叭哩!
  看過Jamo工廠後,您會發現除了喇叭單體之外,Jamo喇叭的一切都是自己生產的。例如塑膠的面板(高級機種如Concert、Classic系列面板裡還灌有石英沙或塑料),面板上的鋁框、面板上的文字印刷、喇叭端子固定盒、分音器、分音器所用的線圈、主動式超低音的擴大機、製造喇叭面板的金屬模、甚至吸音與包裝用的材料都是自己生產的。為什麼Jamo只有喇叭單體不自己做呢﹖因為丹麥、挪威甚至整個歐洲有很多的喇叭單體製造廠,無論是便宜的或是高級的都很容易買到。而且由於量大,價錢可以更便宜。我想,依Jamo的規模,自己要設個喇叭單體生產工廠並不困難。問題是還要養一批研究單體的工程人員以及研究設備,這方面的投資恐怕就划不來。所以,該別人賺的還是要留一點給別人賺。
  看完工廠,已近中午,在老板、總經理各部門經理陪同下,我們準備到工廠對面的Jamo博物館享用午餐。臺灣人說:吃飯皇帝大。一切等吃過午餐再說吧!

轉貼於:http://audioart.audionet.com.tw/1999/%E7%A1%AC%E9%AB%94%E7%AF%87/Jamo%E8%A8%AA%E5%95%8F%E8%A8%98%E4%B9%8B%E4%BA%8C.htm

沒有留言: